被误解的邪典经典
乍看之下,2009年发售的《凯恩与林奇2:伏天》很容易被归类为Xbox360时代泛滥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——说实话,这个评价放在前作身上确实合适,那部作品如今更多是因牵扯游戏媒体最大丑闻而被记住。但续作完全不同,它是特殊的、独特的、值得被铭记的。
超前十年的视觉革命
如今重玩这款15年前的老游戏,射击手感确实带着年代特有的生涩,但它的视觉呈现依然震撼。开发团队用手持DV式镜头打造出堪比犯罪现场实录的观感:画面剧烈晃动如同肾上腺素爆表的旁观者拍摄,高光过曝像是磨损的VHS录像带,爆炸时镜头甚至会像真实摄像机那样产生光学畸变。
暴力美学的自我解构
最绝的是对暴力的处理方式——当玩家爆头敌人时,画面会突然出现像素化马赛克,就像审查人员实时打码。这种处理反而比直接展现血腥更令人不适,因为观众的想象力会补全更可怕的画面。整个游戏散发着东欧恐怖片般的阴冷气质,玩着玩着总觉得自己在暗网看犯罪实录。
争议与救赎
2010年时媒体评价两极分化,本站在当年只给出4/10分,认为它不如同期的《战地双雄:第40天》。但历史开了个玩笑——如今没人记得《战地双雄》,却有一批硬核玩家将本作奉为邪典圣经。
反英雄叙事的巅峰
与同时代强调酷炫感的射击游戏不同,扮演凯恩与林奇只会让你感到肮脏。这两个主角不是内森·德雷克那样的潇洒冒险家,而是彻头彻尾的人渣。四小时的流程像连续挨了十几记胃拳,通关时只有解脱感而非成就感——但这种令人作呕的体验恰恰是设计者的本意。
暴力游戏的哲学拷问
在《特殊行动:一线生机》之前,本作就完成了对游戏暴力的深刻解构。当其他游戏用爽快感包装杀戮时,它直白地告诉你:这些角色就是反社会的垃圾。IO互动工作室用这款作品证明,他们既能打造杀手47的优雅暗杀,也能呈现街头混混的肮脏火并。
时间给出的公正评价
十五年过去,再没有第二款3A游戏敢如此极端地呈现暴力。这份独一无二的气质,让《伏天》最终赢得了与其勇气相称的历史地位。所以——生日快乐,凯恩与林奇,虽然你们的故事里从不存在快乐。
💬玩家评论
这游戏的镜头晃动真实到让我晕3D,但那种身临火拼现场的窒息感再没第二款游戏能做到
当年给低分的媒体现在脸疼吗?现在看这作简直是行为艺术级的暴力解构
上海巷战那段像素化爆头处理绝了,比直接展现血腥更让人后背发凉
通关后那种如释重负的罪恶感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'不快乐的游戏体验'
IO社做杀手47和做这游戏简直是精神分裂,但两种暴力美学都拿捏死了
发表评论